2016年,注定是勞動法律法規推陳出新、勞動爭議案件紛繁復雜的一年。在這一年當中,勞動合同法修改的呼聲不斷升溫,新型用工模式層出不窮,滴滴、美國優步案引發很多社會關注。同時,北京女職工就業歧視案、開除菜盆洗經期內褲員工等企業違法案件引發學者們的熱議。作為國內領先的人力資源外包服務供應商,中智公司于2016年1月13日舉辦了HR沙龍互動----《盤點2016》,采用“案例呈現、智庫分享”的形式,與大家溝通典型案例的處理思路和法律依據,分享實務操作經驗和獨特觀點。
本次培訓我們邀請了北京市某人民法院專家型法官作為活動嘉賓,其在勞動爭議審判實務方面,具有數十年的審判經驗,對于各類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有獨到的觀點和思路。在本次培訓中,嘉賓首先與各位HR分享了《勞動合同法》修法的最新動態。去年年初,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6年年會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發表演講,樓部長在發言中表示,目前勞動合同法存在問題,不利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最終損害了我國經濟。他還透露,下一步將調整勞動合同法,體現勞資雙方平衡。在之后的“兩會”上,也有許多人大代表針對《勞動合同法》的問題、“利” “弊”,提出了多方面的意見。修改《勞動合同法》再一次成為社會熱點。在本次沙龍中,嘉賓們從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的視角分別發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其中包括,認為《勞動合同法》不是造成用工成本升高的主要因素。討論了《勞動合同法》是否造成了企業用工靈活性的不足?嘉賓認為,《勞動合同法》限制了企業的任意解雇權和到期終止勞動合同的權利,但不能就此說造成企業用工缺乏靈活性。企業可以通過制定規章制度做出靈活的調整,企業“解除難”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企業管理水平有限。最后,嘉賓總結了觀點,認為《勞動合同法》傾向保護勞動者,但并非企業處于弱勢地位。關于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的情勢變更原則,《勞動合同法》在限制用人單位勞動合同解除權的情況下,應當適度放開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的經營自主權。勞務派遣與人力資源外包服務之間的過渡,是企業的自然選擇,應當正視。《勞動合同法》應當調整,但是企業的管理理念也不能停留在資方獨享管理權的初級階段,應當更多的重視對于文化、制度和核心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這些都需要一個嚴格的法律規范秩序。
沙龍的下一議程,是通過案例呈現,分析其中的爭議焦點和實際操作難點。就美國優步案件和國內的嘀嘀司機與公司糾紛案件,對比分析了新型用工形式下應該如何認定勞動關系。同時,與參會人員分享了“勞動合同履行、勞動合同變更、勞動合同解除”等幾個方面的典型勞動爭議案件,通過“開除菜盆洗經期內褲員工的企業解除案”解析過錯性解除的操作難點;通過“天價違約金案”解析高管解除的難點;通過某國投信托案及某信息科技公司勞動爭議案,解析末位淘汰解除與非過錯性解除的難點。
本次培訓首次采用了兩位專家扮演不同角色實戰演練的模式,針對于現階段企業解除難的現狀,中智公司的資深法律顧問張家瑋先生就不能勝任工作解除難、違法規章制度解除難等提出應對措施,由法官對這些應對措施予以評價,并指出措施中有待完善的操作,將制度與司法實踐緊密地聯系到一起,加深了企業勞動用工的風險防范意識。
最后,在本次培訓的互動交流環節,參加培訓的HR針對公司日常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向法官和中智法律顧問進行了詳細地咨詢。兩位專家針對各個HR的提問進行了細致、精彩的回答,現場氣氛十分融洽。
通過本次培訓,我們希望可以切實幫助各位HR對企業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實施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對勞動爭議案件的特點及應對思路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對員工關系的掌控能力,加深勞動用工風險防范意識,減少勞動爭議的發生。(法律部 陳冬梅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