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不知道是否有那么一陣子,你的世界也被這首歌刷過屏。可又有多少人意識到,詩和遠方并不是工作時間以外的事情。近期,中智智享會針對企業的中層管理者舉辦戰略思維為主題的沙龍分享活動,幫助客戶從市場環境出發、從客戶出發、結合變革來思考問題,突破職業瓶頸,邁向職場路上的詩和遠方。
戰略是“我們需要做什么保證我們的業務永續存在”
這次活動邀請的分享嘉賓是實戰派戰略管理專家湯語川老師。在簡單破冰環節之后,他拿出一些七彩的絨條,請大家隨意取用,編織出自己認為的戰略的樣子。有人把七彩的絨條胡亂地扎到一起,說戰略就是色彩鮮艷美麗卻看不太明白,也有人搭成三角形,認為戰略就是制定、實施、反饋的三個環節……湯老師對大家的答案給予簡單點評:“迄今為止對于戰略的最早也最天才的說法來自于德魯克,我們現在需要做什么來保證我們的業務在將來繼續存在。”
關注流動性和利潤,控制現有和未來的獲利潛力
開飛機藥看儀表盤上的各種讀數,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那么管理一個業務呢?需要關注和控制的要素有哪些?
首先要關注的要素是流動性,也就是支付能力。企業要確保流動性才能生存下去。一個業務,如果沒有支付能力,下場就是破產。然而這是一個短期要素,光看流動性的好壞,無法預測這個業務在中長期的可生存性。要控制流動性,光在會計意義上和操作現金流是意義有限的。所以,第二要關注的要素是利潤。對于利潤來說,控制其的工具也是會計上的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但是數字搞來搞去,不過是做帳,真正要提前管理利潤,必須關注和管理市場地位和成本地位,這就是所謂的“現有獲利潛力”。那么新問題來了,是不是某個公司流動性超好,利潤超高,市場地位強大,成本超有競爭力,就是個優秀的公司呢?”不一定!90年代的柯達就是這樣的典型公司,后來大家都知道它怎樣了,是的,我們漏了一項“未來獲利潛力”。
從環境、客戶、變革和系統四個方面思考
湯老師在過去的兩年內幫助一個某在線少兒英語培訓企業從想法一直到B輪融資成功完成,他以在線教育的幾個常見決策場景舉例,來啟發現場的中層管理者們思考。“假設一下,我們是這家在線少兒英語培訓企業的決策者,我們是應該鼓勵銷售賣短課程(3-6個月)還是長課程(1-3年)?”“VR / AR 人工智會不會對我們的業務產生影響?” 從而引出戰略思維方式的四個維度:
企業管理者常說“我們要尋找最好的戰略”,而現在比較前沿的觀點是,有動態的戰略思維比有一個好的、恒常性的戰略更重要。本次中智思享會的初心,就是幫助企業的中層管理者在理論學習和同行交流中啟蒙和培養自己的戰略性思維,停止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從而實現自我提升和職業發展,邁向詩和遠方。(市場部 梁珺撰稿)